不正确的操作条件,损坏的机器及模具会产生很多成型缺点,下面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供参考。为了减少停机的时间,及能尽快找出操作问题的原因,操作人员应把所有最好的注塑机型条件记录在“注塑成型条件记录表”上,以供日后解决问题时参考之用。
此处提供的附录资料是不完全精确的,但对本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--我厂并不承担任何责任,使用人应自行决定资料的可用性。
(1)成品不完整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温度太低
|
提高熔胶筒温度
|
射胶压力太低
|
提高射胶压力
|
射胶量不够
|
增多射胶量
|
浇口衬套与射嘴配合不正,塑料溢漏
|
重新调整其配合
|
射前时间太短
|
增加射胶时间
|
射胶速度太慢
|
加快射胶速度
|
低压调整不当
|
重新调节
|
模具温度太低
|
提高模具温度
|
模具温度不匀
|
重调模具水管
|
模具排气不良
|
恰当位置加适度排气孔
|
射嘴温度不低
|
提高射嘴温度
|
进胶不平均
|
重开模具溢口位置
|
浇道或溢口太小
|
加大浇道或溢口
|
塑料内润滑剂不够
|
增加润滑剂
|
背压不足
|
稍增背压
|
过胶圈、熔胶螺杆磨损
|
拆除检查修理
|
射胶量不足
|
更换较大规格注塑机
|
制品太薄
|
使用氮气射胶
|
(2)制品收缩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模内进胶不足
|
|
熔胶量不足
|
加熔胶量
|
射胶压力太低
|
高射压
|
背压压力不够
|
高背压力
|
射胶时间太短
|
长射胶时间
|
射胶速度太慢
|
快射速
|
溢口不平衡
|
模具溢口太小或位置
|
射嘴孔太细,塑料在浇道衬套内凝固,减低背压效果。
|
整模具或更换射嘴
|
料温过高
|
低料温
|
模温不当
|
整适当温度
|
冷却时间不够
|
延冷却时间
|
蓄压段过多
|
射胶终止应在最前端
|
产品本身或其肋骨及柱位过厚
|
检讨成品设计
|
射胶量过大
|
更换较细的注塑机
|
过胶圈、熔胶螺杆磨损
|
拆除检修
|
浇口太小、塑料凝固失支背压作用
|
加大浇口尺寸
|
(3)成品粘模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填料过饱
|
降低射脱压力,时间,速度及射胶量
|
射胶压力太高
|
降低射胶压力
|
射胶量过多
|
减小射胶量
|
射胶时间太长
|
减小射胶间时
|
料温太高
|
降低料温
|
进料不均使部分过饱
|
变更溢口大小或位置
|
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
|
调整模温及两侧相对温度
|
模内有脱模倒角
|
修模具除去倒角
|
模具表面不光滑
|
打磨模具
|
脱模造成真空
|
开模或顶出减慢,或模具加进气设备
|
注塑周期太短
|
加强冷却
|
脱模剂不足
|
略为增加脱模剂用量
|
(4)浇道(水口)粘模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射胶压力太高
|
降低射胶压力
|
塑料温度过高
|
降低塑料温度
|
浇道过大
|
修改模具
|
浇道冷却不够
|
延长冷却时间或降低冷却温度
|
浇道脱模角不够
|
修改模具增加角度
|
浇道衬套与射嘴配合不正
|
重新调整其配合
|
浇道内表面不光或有脱模倒角
|
检修模具
|
浇道外孔有损坏
|
检修模具
|
无浇道抓销
|
加设抓销
|
填料过饱
|
降低射胶量,时间及速度
|
脱模剂不足
|
略为增加脱模剂用量
|
(5)毛头、飞边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温度太高
|
降低塑料温度,降低模具温度
|
射胶速度太高
|
降低射胶速度
|
射胶压力太高
|
降低射胶压力
|
填料太饱
|
降低射胶时间,速度及剂量
|
合模线或吻合面不良
|
检修模具
|
锁模压力不够
|
增加锁模压力或更换模压力较大的注塑机
|
(6)开模时或顶出时成品破裂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填料过饱
|
降低射胶压力,时间,速度及射胶量
|
模温太低
|
升高模温
|
部份脱模角不够
|
检修模具
|
有脱模倒角
|
检修模具
|
成品脱模时不能平衡脱离
|
检修模具
|
顶针不够或位置不当
|
检修模具
|
脱模时局部产生真空现象
|
开模可顶出慢速,加进气设备
|
脱模剂不足
|
略为增加脱模剂用量
|
模具设计不良,成品内有过多余应力
|
改良成品设计
|
侧滑块动作之时间或位置不当
|
检修模具
|
(7)结合线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熔融不佳
|
提高塑料温度、提高背压、加快螺杆转速
|
模具温度过低
|
提高模具温度
|
射嘴温度过低
|
提高射嘴温度
|
射胶速度太慢
|
增快射胶速度
|
射胶压力太低
|
提高射胶压力
|
塑料不洁或渗有其它料
|
检查塑料
|
脱模油太多
|
少用胶模油或尽量不用
|
浇道及溢口过大或过小
|
调整模具
|
熔胶接合的地方离浇道口太远
|
调整模具
|
模内空气排除不及
|
增开排气孔或检查原有排气孔是否堵塞
|
熔胶量不足
|
使用较大的注塑机
|
太多脱模剂
|
不用或减少脱模剂
|
(8)流纹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熔融不佳
|
提高塑料温度、提高背压、加快螺杆转速
|
模具温度太低
|
提高模具温度
|
模具冷却不当
|
重调模具水管
|
射胶速度太快或太慢
|
调整适当射胶速度
|
射胶压力太高或太低
|
调整适当射胶压力
|
塑料不洁或渗有其它料
|
检查塑料
|
溢口过小产生射纹
|
加大溢口
|
成品断面厚薄相差太多
|
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
|
(9)成品表面不光泽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模具温度太低
|
提高模具温度
|
塑料剂量不够
|
增加射胶压力,速度,时间及剂量
|
模腔内有过多脱模油
|
擦试干净
|
塑料干燥处理不当
|
改良干燥处理
|
模内表面有水
|
擦试并检查是否有漏水
|
模内表面不光滑
|
打磨模具
|
(10)银纹、气泡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含有水份
|
塑料彻底烘干、提高背压
|
塑料温度过高或塑料在机筒内停留过久
|
降低塑料温度,更换较小射胶量的注塑机,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
|
塑料中其它添加物如润滑剂,染料等分解
|
减小其使用量或更换耐温较高的代替品
|
塑料中其它添加物混合不匀
|
彻底混合均匀
|
射胶速度不快
|
减慢射胶速度
|
射胶压力太高
|
降低射胶压力
|
熔胶速度太低
|
提高熔胶速度
|
模具温度太低
|
提高模具速度
|
塑料粒粗细不匀
|
使用粒状均匀原料
|
熔胶筒内夹有空气
|
降低熔胶筒后段温度、提高背压、减小压缩段长度
|
塑料在模内流程不当
|
调整溢口大小及位置、模具温度保持平均、成品厚度平均
|
(11)成品变形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成品顶上时尚未冷却
|
降低模具温度,延长冷却时间,降低塑料温度
|
塑料温度太低
|
提高塑料温度,提高模具温度
|
成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
|
模具温度分区控制,脱模后以定形架固定,变更成形设计
|
填料过多
|
减小射胶压力,速度,时间及剂量
|
几个溢口进料不平均
|
更改溢口
|
顶针系统不平衡
|
改善顶出系统
|
模具温度不均匀
|
调整模具温度
|
近溢口部分的塑料太松或太紧
|
增加或减少射胶时间
|
保压不良
|
增加保压时间
|
(12)成品内有气孔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填料量不足以防止成品过度收缩
|
|
成品断面,肋或柱过厚
|
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
|
射胶压力太低
|
提高射胶压力
|
射胶量及时间不足
|
增加射胶量及射胶时间
|
浇道溢口太小
|
加大浇道及溢口
|
射胶速度太快
|
调慢射胶速度
|
塑料含水份
|
塑料彻底干燥
|
塑料温度过高以致分解
|
降低塑料温度
|
模具温度不均匀
|
调整模具温度
|
冷却时间太长
|
减少模内冷却时间,使用水浴冷却
|
水浴冷却过急
|
减小水浴时间或提高水浴温度
|
背压不够
|
提高背压
|
熔胶筒温度不当
|
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,提高后段温度
|
塑料的收缩率太大
|
采用其它收缩率较小的塑料
|
(13)黑纹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过热
|
|
塑料温度太高
|
降低塑料温度
|
熔胶速度太快
|
降低射胶速度
|
螺杆与熔胶筒偏心而产生非常摩擦热
|
检修机器
|
射嘴孔过小或温度过高
|
重新调整孔径或温度
|
射胶量过大
|
更换较小型的注塑机
|
熔胶筒内有使塑料过热的*角
|
检查射嘴与熔胶筒间的接触面,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
|
(14)黑点
故障原因
|
处理方法
|
塑料过热部份附着熔胶筒内壁
|
彻底空射,拆除熔胶筒清理,降低塑料温度,减短加热时间,加强塑料干燥处理
|
塑料混有杂物,纸屑等
|
检查塑料,彻底空射
|
射入模内时产生焦斑
|
降低射胶压力及速度,降低塑料温度,加强模具排气孔,酌降关模压务,更改溢口位置
|
熔胶筒内有使塑料过热的*角
|
检查射嘴熔胶筒间的接触面,有无间隙或腐蚀现象。
|
(15)不稳定的周期
以上列举的各种成型缺点,其成因及对策大多数都与周期的稳定与否有关。塑料在熔胶筒内适当的塑化,或模具的温度控制,都是传热平衡的结果。也就是说在整个注塑周期中,熔胶筒内的塑料接受来自螺杆旋转的摩擦热,电热圈的热。热能随着塑料注入模内,模具的热能来自塑料和模具的恒器,损失在成品的脱模,散失于空气中或经冷却水带走。因此熔胶筒或模具的温度若要维持不变,必需保持其进出的传热平衡。维持传热的平衡则必需维持一定稳定的注塑周期。假若注塑周期时间愈来愈短则熔胶筒中的热能入不敷出,以致不足以熔化塑料,而模具的热能则又入多于出,以致模温不断上升。反之则有相反的结果因此在任何一个注塑成形操作中,特别是手动操作,必需控制稳定周期时间,尽量避免快慢不一。如其它条件维持不变,则:周期的加快将造成:短射,成品收缩与变形,粘模。
周期的延慢将造成:溢料,毛头,料模,成品变形,塑料过热,甚至烧焦,残留在模具中的焦料又可能造成模具损坏。熔胶筒中过热之塑料又可能腐蚀熔筒及成品出现黑斑及黑纹。
|